{{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 竹笛獨奏 M8005

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 竹笛獨奏 M8005

笛韻〔張己任〕長笛獨奏 竹笛獨奏 M8005


全店,全單 購買 滿NT$699,即享 免運 優惠

NT$85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加入追蹤清單
  • 7-11 取貨付款 (B2C)
  • 全家 取貨付款
  • 到店自取
  • 宅配貨到付款
  • 宅配

商品描述

2001年台北市立國樂團「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曲 

2007年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組笛獨奏」指定曲目 

竹笛、長笛版本收錄於《台灣當代作曲家長笛作品集》 

-------------------------------------------------------------------------------------------------------------

張己任作品《笛韻》由旅美竹笛演奏家賴紹恆委託創作,1980年完成於紐約。原是兩樂章竹笛獨奏曲,靈感來自笛曲《鷓鴣飛》。全曲需利用「循環換氣」技巧,從頭到尾一氣吹完,後來因受到許多長笛演奏者的喜愛,而將樂曲稍作修改成為長笛獨奏曲。 

第一樂章,自由的緩板。附有標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詩出〔唐〕常健。第二樂章,急板,迴旋曲風,採用比較機械性的節奏,活潑,音域大,充分表現笛子的特性。亦附有標題:「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詩出〔清〕鄭板橋。 

2001年,《笛韻》被選為台北市立國樂團第九屆「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曲;並收錄在《台灣當代作曲家長笛作品集》專輯中,以竹笛、長笛兩種不同版本呈現。 

-------------------------------------------------------------------------------------------------------------

"Poem for Flute Solo" by Chi-jen Chang is a work for solo Chinese flute which includes two movements, completed in New York (1980), and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Chinese flute player Shao-hen Lai, sojourning in the USA. Performers should use "circular breathing" to play this piece, which means to play it with "only one breath"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Afterward because it is beloved by many flute players, Chang rearranged this piece for flute solo. 

Inspired by a bamboo flute piece "Zhe Gu Fei," Chang's "Poem for Flute Solo" is typical in its influence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styles. The first movement is ametric. With the indication of Freely, espressivo, it can be considered a long cadenza. Its subtitle reads "Here birds are alive with mountain-light, and the mind of man is touched by peace of a lake." The second movement is a rondo form with the tempo Presto. It starts with a mechanical 6/8 tempo and has some tempo variations in the middle section. Its subtitle reads "Only the sound of the flute is endless, flying through the sky over the river." 

"Poem for Flute Solo" was elected as the assigned piece for the ninth "Classical Chinese Instrument Competition" held by Taipei Chinese Orchestra, and is embodied in the album "Contemporary Flute Works by Taiwan Composers", represented in both Chinese flute and flute versions. 

--------------------------------------------------------------------------------------------------------------

張己任 《笛韻》 長笛版,黃貞瑛演奏: 

   → 【請按此欣賞】

 

目 錄

作曲家簡介 ■ About the Composer 

笛韻 ■ Poem for Flute Solo 

第一樂章 ■ First Movement〔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第二樂章 ■ Second Movement〔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 

演奏建議 ■ Advice for Performing

 

作曲■張己任 

CHI-JEN CHANG 

1945年生於廣東省平遠縣。九歲學鋼琴,十五歲於台灣省鋼琴比賽中獲獎,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系。後赴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院(The Mannes College of Music),專攻管弦樂指揮並以「特優」(with distinction)成績畢業。 

畢業後,曾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指揮布隆斯泰德(Herbert Blomstedt)學習指揮。曾獲紐約市立歌劇院總監魯德爾(Julius Rudel)之指揮獎,並任曼氏歌劇院助理指揮。同年任紐約青年藝術家室內交響樂團指揮及總監。 

師承之中,不乏世界級知名人士:如從班堡格(Carl Bamberger)、博爾(Paul Berl)、賴特(Richard Lert)、布隆斯泰德習管弦樂指揮;從理論大師撒哲(Felix Salzer)、施克特(Carl Schachter)、諾瓦克(Saul Novak)習申克音樂分析法(Schenkerian analysis);從許常惠、羅大衛(David Loeb)、史特(Peter Stern)習作曲;從周文中、波爾(George Perle)習二十世紀分析法等。 

曾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系,同時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正指揮;後又獲全額獎學金赴紐約市立大學博士班,專攻音樂學與音樂理論,同時參與該校之「交響樂計畫」(以研究及出版十八世紀失傳之交響樂曲為目的),任總譜編輯校訂及指揮之職。1981年轉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以《齊爾品對現代中國音樂的影響》獲博士學位。 

張己任對現代中國音樂史貢獻良多,最受矚目的除了對齊爾品的研究外,還有他為復興作曲家江文也的音樂而做的努力。如在紐約籌劃並演出全場江文也作品,以及在台灣指揮演出被埋沒了將近五十年的江文也名作《台灣舞曲》。 

另一件為人稱道的,是他把黃自被湮埋了將近四十年的管弦樂曲《懷舊》,於1985年重新在台灣指揮演出,使這首樂曲再現於世,世人也對黃自有了新的認識。曾獲「中興文藝獎章」,以表揚他對音樂藝術的貢獻。 

張己任曾客席指揮許多知名樂團,足跡踏遍歐、美、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並曾受聘為美國加州洛杉機李斯特–葛琳夏季音樂節專屬樂團指揮。他所得到的評語有「樂曲自然流暢」、「控制,絕對的控制」、「具有個人特殊氣質」、「指揮手法細膩、優雅」等。 

他亦代表台灣參加過多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中發表學術論文。代表著作有《音樂人物與觀念》、《談樂錄》、《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等。 

張己任目前任職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1990至1998年任音樂系主任,1993年創立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並兼任所長。1996至2005年任東吳大學學生事務長。

 

演奏建議 

Advice for Performing 

竹笛演奏家陳中申曾在《為建立「台灣笛子演奏學派」而吹》一文中,提出台灣目前笛子作品分三類:第一類大陸風格,如陳中申《一路輕歌》、董榕森《十里鶯啼》等。第二類台灣風格,如陳中申《草蜢弄雞公》、白台生《蘭陽春暖》等,這類作品使用台灣素材寫成,技巧上也要求台灣民間特殊風格奏法。第三類現代風格,大多是受過西洋作曲訓練者所作,由於沒有傳統技巧的包袱,故能突破既有框架,提升了笛子的技術,如馬水龍《梆笛協奏曲》、張己任《笛韻》等。 

張己任於1980年創作《笛韻》,而此曲直至2001年被選為台北市立國樂團第九屆「民族器樂大賽」竹笛指定曲後,方才受到竹笛學子注目。在演奏技術上,不論使用長笛或竹笛都可完整呈現此曲。然而,也因樂器性能和演奏者詮釋方法的不同,而使《笛韻》呈現出來的風味截然不同。更因為作曲家創作手法與傳統竹笛樂曲思維的差異,使竹笛在演奏上開創了另一個新的境地。 

《笛韻》創作契機來自竹笛家賴紹恆的邀約(第一樂章),1980年8月於紐約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演奏廳首演。第二樂章則是為了改編成長笛版本而增加的。所以此曲前半是以竹笛為對象,後半則以長笛演奏為考量,沒想到後來竟然兩種樂器都適用於全曲,並在台灣流行起來,這應該是作曲家始料未及的一件美事。而陳中申首先以A調大笛一音不漏地吹出全曲,也是竹笛版本成形的功臣。 

在創作《笛韻》之前,作曲家就十分喜歡竹笛的音色和樂曲,特別是陸春齡吹奏的《鷓鴣飛》給了他很多靈感,因此這首樂曲在音域及裝飾音上也受到《鷓鴣飛》的影響。演奏者若能事先對《鷓鴣飛》加以研究,在樂句的詮釋方面是很有助益的,同時也能從《鷓鴣飛》各種南派技巧的運用中,揣摩《笛韻》的中國韻味。 

《笛韻》兩個樂章,從標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及「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即已表明其張力差異。樂曲速度上一慢一快,節奏上則是一自由一明確,張力十足。 

第一樂章中,作曲家在音符上下行的循環中,透過節奏變化音型的重複,配合著速度漸快漸慢,以及樂句強弱的變化,使樂曲豐富起來,所以不會因重複音的音型而乏味。 

第二樂章為迴旋曲式,作曲家大量運用「拍號變化」和「連結線」來改變樂句的重音,使聽者感受到強烈的節奏性及捉摸不定的律動,藉以保持新鮮感。作曲家並繼續使用重複和減值的手法,加之以節奏和強弱變化,使樂曲的行進不斷推陳出新,笛聲不斷以各種姿態湧現,頗有題意「唯有笛聲攔不住,飛滿江天」之感。演奏者必須對樂曲的結構具有相當理解,才不致將第一樂章吹得過於鬆散,或未能將第二樂章張力的層次鋪陳好。 

《笛韻》樂思連貫、結構完整,且在樂曲中透露著民族性。作曲家並非一味模仿西洋曲式來創作,而是將中國文人的氣息灌注到樂曲中,是一首值得推薦的作品。 

(摘自劉穎蓉「張己任《笛韻》之作品研究──從創作到中西樂器之詮釋」,2008年)


了解更多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

相關產品